3.课程体系不合理 很多独立学院不明确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能力之间及能力与知识间的对应关系,在设置课程方面基本还是在沿用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即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大三、大四的课程基本是专业课,导致学生的主要时间在上课,自学的时间较少,使得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去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实践技能训练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使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分割,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 4.缺乏实践教学 到目前为止,适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教材并不多,而且大部分教材偏重理论,导致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同时,由于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学生数量一直在增加,即便自身拥有独立实验室的学院,也不能满足教学和实习的需求,更何况有些独立学院本身就没有实验室,导致实践教学资源严重缺乏。 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1.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市场导向原则、素质本位原则、学练并重原则和产学研结合原则的指导下,确定总体目标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实用、实践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通过分析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工作和主要岗位,提炼出市场要求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就业方向与岗位的内容和相关的认证课程。 2.优化师资队伍 基于学科专业的发展对办学的要求,独立学院应坚持自有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基本原则,重点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和教学督导员队伍,促进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独立学院要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评价机制,制定《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积极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完善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主要培养直接面向基层与一线岗位就业的人才,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就业起到关键的作用。独立学院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应提高选修课所占的比例,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更接近学生就业时的行业与岗位。同时,还要提供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大的自由度,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自身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独立学院首先可以通过依托母校共享或是与校外对口单位或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的方式丰富实习基地资源;其次,将认识实习、理论实习、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从而建立更多的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模式;最后,独立学院要把基础实践和综合实践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平台,根据专业要求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并有相应的课程来支撑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比较完整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谭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赵旭.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4]梁仕云、黄婧、莫锋等.独立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责任编辑:庞远燕〕 |